2015 年,知识星球的第一个版本上线,至今已七年。这些年,我们只做知识社区这一件事,现在,大多数星球里的创作者信任我们,他们给知识星球的评价是“可靠”——我们尽可能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、风控能力、服务能力,让知识星球的性能稳定、内容健康。也尽我们所能,跟创作者和他们的用户在一起,一起学习、一起讨论、一起思考大伙儿需要怎样的工具,能更好地学习与交流。人们常说,七年之痒,到七年时,往往值得回顾、思考、展望,并且期待下一个美好的七年。
起点
在回顾时,我翻了旧照片,找到一张 2015 年 5 月 6 日,在腾讯大厦拍的照片,这是个起点。白板上的草稿,是 Tony 随手画下的。
那时候,我们观察到的问题来自微信群。
用微信群沟通极简、便捷,很多人的生活、工作中都离不开。我自己就大量在工作中使用微信群——与同事、伙伴、用户在群里沟通,迅速解决问题。在重度使用过程中,我也感受到了一些不便,比如:精华内容不连续不易整理、内容不备份很容易遗失遗忘、文件图片不及时下载很快被清理、时常被各种表情包红包或者无关话题岔开歪楼导致讨论不聚焦等等。
我们认为,一个简单的移动端社区,可能会是微信群的良好补充,而海量使用微信工作的人们,也将是我们的目标用户群。于是我们花了几个月时间,把产品做出来了,2015 年的 11 月 10 日,第一个对外公开的版本发布了,版本号是 1.1.1——从 0.9 版开始,内部已经迭代过几个版本。
但,就像绝大多数创业公司的创业项目那样,产品开发出来后,我们尝试着在网络上做了些推广,响应者寥寥。我尝试着找一些朋友——有在传统企业里负责信息技术的,有各行各业野路子的创业者,也有活跃在社交媒体的内容创作者。大多数朋友都会下载,登录测试,然后遗忘。
所以,我们一边自我怀疑,一边做各种迭代尝试。
转折
在把玩各种软件寻找灵感、思考、尝试、否定、重试的过程中,我们注意到,支付宝的付费群开始在小部分创作者圈子里流行——用户扫码支付后,就能入群,在群里与创作者近距离沟通。付费加了几个群后,我们诧异地发现,支付宝的群聊功能,甚至比微信群还要简陋些,在主题讨论、严肃沟通中,我们此前认为微信群的那些问题,支付宝群全都有。唯一的差异点就是:付费。
差不多同一时期,跟冯大辉讨论,他提到了“小道通讯”——他维护的付费邮件列表,在管理时难受的细节:
- 支付与记录困难且耗费精力。订户可以通过微信或支付宝付款给大辉,但他需要做表格增删,颇耗精力。有时候有人付款但是没留邮箱,又得花时间“寻人”。
- 邮件到达率、打开率都不高。
- 用邮件列表提供内容服务,实际上涉及多产品、多企业的业务组合,相互间配合容易会出问题。
就在那时候,我们想到了,可以试着调整知识星球的目标用户——从“用微信工作的人们”变为“创作者”。成为连接创作者和他们的追随者的工具——为有创作能力、爱分享的人提供的工具,能创造收入,连接用户。所以,我们加上了付费能力——而且相比群聊,我们还能更方便地内容整理、主题讨论。
第一个支持付费的版本是 1.15.4,在 2016 年 8 月 12 日上线。发布日志了,我们写了:
重要的事情说三遍: 你可以用小密圈创建收费圈子啦,有干货爱分享的人们,来玩吧! 你可以用小密圈创建收费圈子啦,有干货爱分享的人们,来玩吧!! 你可以用小密圈创建收费圈子啦,有干货爱分享的人们,来玩吧!!!
用了那么多感叹号,可以看出,我们应该有点激动。
看了这个版本后,Tony 认为“知识星球是很有意思的小产品”,并且鼓励:
可以看到知识星球的星星之火了。知识星球的机制,巧妙地跟创作者站在一起,用户原来对 APP 的耐心一般不超过 30 秒,现在因为这些知名创作者的背书,他们对知识星球的耐心,从最初的 30 秒延长到了 10 分钟。你们继续深挖用户需求,做好魔鬼细节,如果用户能给知识星球更多时间,甚至愿意天天给,那就算站住脚了。
而大辉则在试用后,将他创建的星球发到了微信公众号和微博——这里不得不再说个“掉链子”的事:他前三次将星球信息分享出去后,带来的用户访问,都让我们的业务崩了——此前我们确实没有应对大量用户访问的经验(其实现在回顾,那时的同时在线人数并不算多)。这一路,我们从一无所知,跌跌撞撞地成长到现在。
之后就有了奇妙的反应:一位内容创作者听说了知识星球,开始尝试使用,将星球发布给他们的用户们(效果最好的,还是微信生态里的发布——比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写文章),挣到了一些收入,有了正反馈。他的用户/粉丝里也有内容创作者,看到他的传播,也看到了这个正反馈,也开始尝试……小小的雪球开始滚动起来了。
价值
这七年,我们稳定可靠地提供了服务。最初有星主质疑我们会不会卷款跑路,能不能持续运行。现在,星主们普遍对我们有了信任,会对我们说:在知识星球,我很放心。
我们提供的产品价值,大致有这么些:
- 创作者的付费渠道:能更方便地获得收入。
- 创作者的内容管理工具:适合认真严肃的主题沟通,可以与粉丝共创内容,内容可以长期沉淀,再次分发。
- 创作者的用户管理工具:可以方便地与用户沟通、互动,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。
- 保持氛围简单纯净:通过过滤机制,让整体社区氛围更健康积极。
我们的 Slogan 调整过五个版本,现在是“连接一千位铁杆粉丝”,实际上是因为读到凯文凯利(KK)的一段文字:
A creator, such as an artist, musician, photographer, craftsperson, performer, animator, designer, videomaker, or author – in other words, anyone producing works of art – needs to acquire only 1,000 True Fans to make a living.
原文链接:https://kk.org/thetechnium/1000-true-fans/,这里面传递出来的精神,跟我们在做的业务非常贴合。KK 提出了理念,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加以实践与贯彻。
那段话翻译过来,是:任何从事创作或艺术的人,例如艺术家、音乐家、摄影师、工匠、演员、动画师、设计师、作家等,只要能获得一千位铁杆粉丝,就足够生计无忧,自由创作。
知识星球希望能为这些创作者服务,给创作者、学习者提供简单、稳定、易用的工具。
系统循环图
这是我理解的知识星球的系统循环图,图中循环着的四个部分分别是:
知识社区
知识星球是简单的知识社区产品,我们希望通过内容连接人,我们的一切工作,都源自于此。后续我们会精心做好的是连接,希望能够帮助创作者深度连接铁杆粉丝——不仅仅是通过付费连接,而是有更多工具,能够让人们互动、交流,进而建立感情,更加亲密。这七年里,我看到了很多好事在星球发生——比如去年,我知道的,就有三对情侣,在星球里相识相爱并步入婚姻,看到这种美好的连接,我们很开心。
创作者成功
我们由衷地希望创作者成功。知识星球有个很有意思的特点:创作者成功,我们才有机会成功。这决定了我们和创作者是站在一起的。我们做出的知识社区产品越优秀、用户在里面越能有所得、越是不想离开,内容创作者、运营者们就越有可能在社群里获得成功——当然不同人对成功的定义可能不同,比如收入更高、社群活跃人数更多、交到了好朋友、自己学到了更多本领。
让创作者、运营者能够和粉丝们在一起充分互动,让他们有机会输出更好的内容,有更好的讨论氛围,挣到更多的钱,这件事就算在进步。为此我们基本全员客服,并且整个运营团队的工作重心,都围绕协助创作者成功来工作。
内容与消费者数量
创作者越成功,用户增量就越多,在社群里积累的内容也会越多。有了更多内容之后,我们有机会通过数据分析,搞清楚什么类型的社群最受欢迎,怎么定价最合适,什么样的输出频率是恰当的,社群里恰到好处的礼仪是什么。并且将这些信息反哺给创作者。
对业务的理解
有更多用户时,我们就能从数据里,从反馈中找到更多用户需求。越理解用户,就越理解社群,越能帮助知识星球这个社群工具改进。
在系统循环图中,这是个典型的增强环。产品越好,创作者越容易成功,创作者成功了,用户与内容就会越多,能推动我们对社群工具的理解越深,于是产品更好。当然,反之也成立,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,都有可能变成恶性循环。
希望大家能帮我们一起越做越好。
星空问答
2021 年底,我们还尝试了问答社区:星空问答。一个好问题,加一个好答案,就会很漂亮。我期待能不断有好问题和好答案出现。
一个个星球是创作者和学习者们的领地。有时候,地球上解决不了的问题,抛向星空,或许来自火星或者月亮的人看见,顺手就解决了——这是我们设想的场景。星球和星空如果能够互补,宇宙能够更加浩瀚。我们喜欢这样的想法,因为喜欢,不必坚持,就能一直做下去。如果方向没错,终将积淀出价值。这事无需速成,我们看长期价值。
我们给这个小产品取名“星空问答”,是因为 Tony 看到《星际穿越》里有一句话:我们曾仰望星空,思考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。现在却低下头,只想着怎么在沙尘里存活。这里面隐隐有种我们很喜欢的韵味,就定了。后来继续搜索“星空”,看到温总理有一首《仰望星空》提到:我仰望星空,它是那样辽阔而深邃;那无穷的真理,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。
仰望星空,脚踏实地。来星空问答,有所思,有所问,有所得。
下一步
俞军说,好产品应该有三个属性:有效用,有利润,可持续。做出产品,难。做出用户爱用的产品,更难。做出用户爱用且能盈利的产品,难上加难。知识星球目前相对健康地做到了前两点:有效用和有利润。
知识星球是“B2B2C”产品——我们为星主提供工具,星主使用我们的工具为他们的用户提供服务。下一步,我们希望努力做到可持续。可持续的唯一方法是:用户价值优先。我们的用户是创作者跟他们的学习者,找准他们的需求,满足他们的需求,并且提供足够好的服务。
此前知识星球的北极星指标(产品的核心指标,像北极星一样指引团队向同一个方向迈进)是“七日三活”,即:七天里有三天会打开知识星球的用户数。我们认为,这些才是社区的铁杆用户。用“七日三活”做北极星指标,有一个问题:产品和运营团队做的优化,很难触达这个指标——从优化功能、运营活动,到将普通用户变成铁杆粉丝,中间有太多太长的转换链条。
2022 年度,打算将这个指标切换为:周活跃星主。
既然我们是 B2B2C 模式,运营上,我们先围绕星主做好服务——有些星主遇到困难了、沉寂了,我们需要能够及时找到他们、帮助他们。有些创作者需要知识星球这样的产品,但是不知道我们,或者找不到我们,我们得进一步降低这个门槛。产品上,我们找出核心用户的关键场景,持续且小步快跑地迭代测试——从产品上解决星主遇到的困难(比如有星主提到搜索优化、难以找到优质内容等)。
我们的想法很简单,做些难一点的事,可以做得慢一点,做得质量更好一点。就算有些人在抄我们,能抄走的是形,抄不走的是神。用了,才知道差距。
所以,2022 年,我们会:
- 做好知识星球。在某一两个方面,扎扎实实地成为最好的。
- 做好对星主的服务。对老星主、新星主都尽量做到主动服务。也让星主更容易直接找到我们。
- 尝试星空问答。做一些探索和试验,帮助创作者收入、流量持续增长。
难一点,慢一点,少一点,质量更好一点。我们还想陪着创作者、学习者们走好下一个七年。
« 首页